是被缅甸强占的孟养,或者是不闻不问的大明朝廷?
徐克绍收敛心神,行礼问安,便直接切入正题:“大王,在下今日独自出门,乃是为了一桩大事。”
“哦?”莽应龙抬了抬眼,“什么事情值得六爷亲自出马?”
“大王可记得我上次供奉的火器方子?军铳、百子铳?其实这些再厉害的火器,有了构图都容易造,”徐克绍说道,“最不易的,说到底只有一样。”
“是什么?”
“真正的好火药。”徐克绍道,“黑火药的制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造出来的东西千差万别。同一只火铳,用好的火药可以以一当百,碰上差的火药,则不但不能杀敌,说不定还会伤了自己。”
“伤了自己?”莽时惊讶地叫道,“怎么会?”
“火铳会炸裂、会炸飞,所以很多军士宁可拿火铳当铁棍使,就是被炸怕了!而射出去的铅子没有明确方向,难得打中又常打在马腿上,而不管用的则是大多数。”
徐克绍淡淡说道:“大王可知道大明天朝的名将戚继光?他在一本《练兵实际》上说过这事。‘唯有火器是我所长,但火器又有病痛。有将药线捻不得入而将火线灭了者、有放出高下不准者、有润湿不燃者……夫以敌数千人冲来,岂打死十余人可使之走乎?’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都有!火药不得力,使得大明的火器残次甚多,因此曾威震天下的大明军队才一日不如一日。”
徐克绍的这番言论,当然有偏颇之处。
实验上大明军队的火器,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大明后期,也就是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的冷热兵器过渡时代,大明的军队渐渐失去了火器的优势,以致最精锐的辽东军被以游牧骑兵为主的女真族野战打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原因是火器质量低劣,因明代工匠上交火器相当于抵消赋税,导致工匠们总是将最差的残次品交给朝廷。如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