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瞻玉堂 > 第九章两位公侯小姐

第九章两位公侯小姐(4 / 11)

住了口,望着眼前不停颤抖的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地契,大部分都陈旧磨损卷着边,不少已经发黑,不知道经过了祖辈多少人的摩挲,心中酸痛,默然无语。

明朝自宣德年起,太祖时大肆推行的屯田制就开始有废弛的迹象,正统之后更是愈演愈烈,自藩王、太监到军官缙绅等各种特权人物,不断吞并屯耕田土。而洪熙年开始出现的皇庄,经天顺、正德等的扩张,此时已经膨胀到了顶峰。还有王庄田、公主庄田、勋戚庄田、宦官庄田的不断扩大,科举造就的新兴缙绅地主的崛起,都使得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钦赐、奏乞、侵占、纳献、夺买,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国家控制的土地严重失额。

洪武二十六年,天下额田是约八十五万顷,弘治十五年只剩约四十二万顷,减少了不止一半。所有特权庄田以及文人中举之后,都是不承担赋税徭役的,这样直接看到的结果就是国家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困难。国家粮差损额、军备防务遭破坏、屯丁和自耕农丧失土地后变为流民等等,土地兼并更造成了这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可以说是明朝由盛渐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江南自魏晋一来就是国家赋税的渊薮,宋元时期设立了大量官田,明太祖在继承历代官田的基础上,通过迁徙富民、籍没豪族富民庄田等手段增加官田,造成了官田比率极高,后果就是税额苛重。民间传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做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等等歌谣,南直隶农民的处境十分困难,再遇上灾荒年、徭役多的役年,根本无法生活。“投献”之风日炽,不过是老百姓不得已的活命之举。

“老九,我打听了,魏国府在旁边不远的梅村就有不少地,都说徐家人算厚道的东家。定就定的每亩五升租或者折银子三分,看起来比俺们现在的赋税高,可是没有火耗,没有人踢脚挑刺,关键是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