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长干里 > 拾 辈出英豪

拾 辈出英豪(5 / 12)

草坪、城墙、琴谱……新闻写作一直不过关、好几天没练琴了这下更要没空了、不过万幸妈妈没事、要不要告诉有杨和二叔还是算了吧,黄有桑思绪纷乱视线望向了窗外。

初夏的清晨,南都城被轻盈的薄雾笼罩朦朦胧胧地象蒙着白色面纱,公交车如轻舟缓缓划开晨雾,路旁的一棵棵梧桐树映入眼帘、又掠向身后。wavv

身为南都人,黄有桑对梧桐树不是一般的了解,特意在南大图书馆中查了不少资料研究、写过一篇介绍登在校刊上除了刘教授的新闻写作、黄有桑的作品一向是受欢迎称赞的。遍布南都主干道的行道树梧桐学名悬铃木,在植物学概念中为二球悬铃木即英国梧桐,是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用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杂交而成、1625年在英国伦敦成为林荫路行道树。十八世纪后期法国人把悬铃木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因为它在法租界、叶子与我国乡土梧桐十分相似,所以人们称之为“法国梧桐”。

二球悬铃木被公认为“世界行道树之王”,极其适应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小学门前种下了第一棵“法国梧桐”,现在高已经达二十七米、冠幅超十二米。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中山大道和陵园路辟建并在两旁栽种行道树,首批就是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赠送的一千五百株二球悬铃木,总理陵园主任傅焕光曾欣然言“十里梧桐归我栽,如盖亭亭左右开。隔尽尘俗都不见,游人信步好徘徊”,之后陆续栽种近2万株。然而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烧杀抢掠,古都园林事业遭受毁灭性打击,1949年解放时全市行道树仅剩2111株。1950年制订行道树发展规划,1951年春栽下解放后第一批悬铃木7021株,此后每年大量增植补植,1953年掀起种植热潮市内梧桐树达到了约十万株。到1964年老城区二十条主要街道中十六条以二球悬铃木作为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