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树,1979年行道树补植调整、树种逐渐增加,雪松银杏香樟等陆续出现。也就是说,除了陵园路等少数地点,南都的梧桐树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栽植的。1985年,中央绿化委员会对古城绿化的评语是“浓荫蔽日、风格浑厚、功能显著、朴实无华”。
黄有桑坐在公交车高高的座位上望着窗外巍巍参天大树、茂密的枝桠相交在半空遮天蔽日、宽阔的马路象是绿荫的长廊,感受着古城独特的风景,心中满溢着宁静愉悦。在南都人心目中,郁郁葱葱的大树与古城早就融为一体,和环绕着古都的明城墙一样都是古城的一部分、都是鲜明的南都符号,按曹书记的话就是南都的宝贝,“因为一种树,想起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都城”有杨的信中这样写着对家乡的思念。
前座的两个少年正谈论着聂卫平横扫中日围棋擂台赛、哪里能想到以后谷歌的阿尔法狗?旁边的两个老太聊着《红高粱》里的巩俐、也没有猜到若干年后真正的大腕是原著莫言。那个1988年,发生了多少事?东晓亮讲着故事又有些感概:万达成立、万科成立、香港联想成立、还有华为、新东方……改革开放十年,一个又一个明日之星悄悄出现,虽然那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十九岁的黄有桑心潮翻腾、梦境与梧桐树混杂在古城的清晨,难辨真幻。
周翰飞仿佛没有察觉到黄有桑的羞涩混乱,极自然地询问昨天刘伯教授找她何事,诚挚的关怀一如既往。黄有桑正为此事苦恼并没多想他怎么知道,原原本本地将刘伯长期的批评苛责吹毛求疵一股脑儿地说出来,沮丧地叹气“真不知道怎么写他才满意?”周翰飞仔细聆听再回想何粲星的话,心中大致明了。黄有桑性格内向自幼寡言少语懒于人共,更由于父亲早年遇难母亲病弱小小年纪就背负了家庭的重担,对社会对集体一直是敬而远之,不想参与不想融入,国家的兴衰荣辱和南京城的变化发展,对于她恐怕还不如大洋彼岸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