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宦海龙腾 > 第057章 蓝藻危机

第057章 蓝藻危机(7 / 15)

管技术有多先进,效果有多好,还是未能阻止蓝藻的频繁暴发,技术并没有发挥出让人信服的巨大威力。

面对蓝藻,人们想到的治理措施更多的是技术上的。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太湖流域的农民所采用的方法,把蓝藻打捞出来,用来沤肥,哪里土地贫瘠,就把它上到哪里。有农业专家认为,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而氮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特别是蓝藻内含氮量高达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立方米蓝藻可生产4公斤氮,相当于8公斤尿素,尤其是打捞蓝藻能有效地减少湖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吴城以前也一直是以这种办法对抗蓝藻的。但是由于无法突破打捞困难的瓶颈,这种方法难以应对大规模的蓝藻暴发。

回到吴城坐镇指挥的萧宸从环保局的专家那里了解到,在1998年,华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黏土除藻方面取得了一项专利,黏土除藻技术的研究被列入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华夏科学院重要方向以及“百人计划”等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水利局的有关专家却认为,除了以往多次实地除藻失败的记录以外,黏土技术本身不能防止藻类的再次泛起和底泥二次污染,导致这种技术在淡水湖泊中难以被广泛使用。并且,黏土改姓技术将藻华转入水底后,由于腐烂或泛起而释放出的氮、磷等,还会重新返回到水体。当大量的黏土投入下去,将藻华带入水底,在海洋中这种泛起的现象不明显,但到了淡水湖泊中,在风的助力下,很容易泛起。泛起问题不解决,就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了。萧宸本身对此了解不深,一时也无法对此作出决断,而且这个技术也不是用来应急的,只好被他先放在一边。

事实上,近几年来,研究人员沿着技术主义的路线继续前行,进一步发展了黏土改姓技术,研制出化学“固磷”的方法,并且开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