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宦海龙腾 > 第057章 蓝藻危机

第057章 蓝藻危机(8 / 15)

以生物防止法、生物浮床法、微生物菌除藻法、高强磁灭藻法、工程疏浚法等为代表的多种技术与方法。但是,在萧宸一个电话打到华科院咨询的时候,华夏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告诉他,上述治理方法都是在末端上治理,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就像川南滇池污染治理,花费巨资却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就说明了人工治理措施都是非常局限的。

萧宸只好又想别的办法。

用机械挖掘底泥的方法从理论上是可以根治湖泊蓝藻污染,但这种方法是要将全湖淤泥全部挖走。显然这种方法是不能在太湖和滇池这样的大型湖泊实施,其所要花费的巨额资金是任何政斧部门都难以承受的。此前,潇北东湖中的一个水果湖,面积只有0.14平方公里,挖走全部淤泥就花费了2000万元。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并不现实,即便吴城有钱,也经不住这么玩,太湖可比那小湖大上万倍了。

于是萧宸紧急召集全市相关专家连夜开会商议,结果有倒是还有一些应急的做法,如引长江水冲洗太湖或巢湖,将污染一冲了之,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但那仅是将污染转移到近海而已,由蓝藻变成褐藻,由水华变成赤潮,最终污染没有治理,反而愈演愈烈。

萧宸也知道,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源头控制,如果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切断工业、生活污水、农田氮、磷等污染源,使水体流动起来,但问题是,知道不等于能办到。

第二天赶到吴城的一批京城相关领导和专家里面,有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司长曹英民,他很坦诚地告诉萧宸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水华问题,仅靠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说,技术只是治理的一个方面,预防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根治蓝藻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这里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有环境管理上的问题。如果污染源能够得到控制,那么技术还是有效的,但如果污染源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