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水体污染,是大量的不加控制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水体严重污染。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它们与水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如果水体不流动,再加上适宜的温度,就会造成蓝藻暴发。
华夏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江高明表示,蓝藻是远比人类等高等动物出现得早得多的物种,迄今为至,蓝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33亿多年。目前已知的蓝藻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除少数蓝藻能够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外,大部分蓝藻生存的温度在30~40℃之间。当水体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时就具备了发生水华的基本条件。
对此,华夏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立荣也发文论述,认为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是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剧和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其巨大的生物量又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蓝藻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水生动物窒息死亡,还会影响自来水厂的生产和自来水的质量,破坏水体景观。值得注意的是,蓝藻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蓝藻还会不断产生和分泌次生代谢产物,如毒素、异味化合物等。毒素可引起水生和一些陆生动物中毒,并可能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异味化和合物可严重影响饮用水以及水产品的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外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展了对水体异味的研究,几十年来,面对污水引发的蓝藻,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从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蓝藻水华研究至今,这个领域内的科研专家已经开发和提出许多项技术成果,具体有机械去除蓝藻技术、电磁波处理技术、化肥控失技术、水体氮磷藻移出技术、黏土除藻技术、化学固磷方法、生物酶分解技术等几十种技术与方法。但是,不管是化学杀藻、生物抑藻,还是生态治藻,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