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尴尬处境。
眼下虽然已经是深冬,但寿春周边仍是一片忙碌景象,大量物货的集结运输,繁荣姿态完全不逊于历阳这个大江近岸重镇甚至还有过之。
所不同的是,沈哲子除了眼下的寿春之外,仍有淮北广袤的中原大地,以及新进创建殊功的十数万大军。而他除了历阳之外,已经再无所有,就算辖区增加了宣城一地,但也只是些许象征意义,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规划创建。
最折磨人、令人心意难平的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失之交臂。眼见寿春繁华种种,以及沈哲子在镇中那说一不二的独断威望,庾翼心内便越发的失衡,甚至没有心情欣赏镇中种种,对于沈哲子沿途一些介绍也只是随口回应。
庾翼那种态度,沈哲子自然能有体会,不过相对于整个大局筹划,他也实在没有必要照顾庾翼心情如何。
除了庾翼之外,沈哲子比较关注的是庾翼随员中一个中年人刘绥。刘绥高平人士,年轻时时誉也不浅,姿容俊美,甚至被称作灼然玉举、千里挑一,如果不是因为门第不高,未必就会弱于卫玠、杜乂这样名著一时的美男子。
尽管如今年纪已经不小,容貌仍然不凡,与年纪要远小于他的庾翼并行,仍然无有逊色,简直就像是同龄人。
当然沈哲子关注其人也不是因为什么相貌,他本身便是卓然玉质,对此反而不甚在意。之所以对其人感到好奇,还是因为这个刘绥便是庾翼的丈人。
魏晋时期虽然极重门第,但是个人素质如果极高的话,未必不能绕过这一局限。比如早年的颍川庾氏,虽然也是中州旧族,但较之琅琊王氏还是差了许多,但是庾亮却能因为颜值、气度加上与皇室的姻亲关系,凭一己之力压过琅琊王氏。
这刘绥也是靠脸吃饭的人,其家并非显宗,甚至可以说是寒门,数代之中唯一知名者便是他的伯父刘宝,曾经担任过安北大将军,又治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