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淮南开市的铺垫和带契。
所以从真正普及江东的声誉而论,庾翼仍被视作第二流的人才,不入一等之列。
讲到这一点,庾翼心内也是颇有尴尬,他当然觉得自己是不止于此,只是欠缺了一个完全发挥出才能的机会。
像是坐镇历阳这一安排,他本身就是庾氏执掌兵权的一个补充,历阳周边也无什么敌踪,很难有什么作为,即便军备再怎么好,都只是给荆州储用而已。而历阳防控京畿的重要性,又令他不能轻易离任,真正加入到荆州去。
至于淮南今次的北伐战事,虽然年初皇帝大婚时,沈哲子在都中也与他有过沟通,但他思忖再三,还是没有加入进来。因为在名位待遇上,实在是太过尴尬。
庾翼本身就是一个长辈,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在沈哲子麾下受用建功。但是庾翼不同于二兄、三兄对沈氏完全的信赖,在他看来,就算是彼此紧密合作,庾氏也该保有一定的独立性。
眼下庾家在中枢几乎全无声音可发出,有什么重大的决议计划甚至还要依靠沈家才能发声。这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浪费了庾家天然的优势,沈家本就借重于庾氏才被时流逐渐接纳,结果如今反而后来居上。
所以庾翼在权衡良久之后,还是放弃了追逐个人功业的机会,选择安心待在历阳,以此保证自家对台城的直接影响力。但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也没有想到今年的战事居然打得如此壮阔且振奋人心。
虽然他本人今年在权位上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提升,但是跟俨然已经被誉为晋祚救星的沈哲子相比,则实在是黯然失色,不值一提。甚至他目下所任西中郎将,都是沈哲子替换下来。
所以在见到沈哲子的时候,庾翼心情也是颇不淡定,若说没有羡慕嫉妒那是假的。如果没有沈哲子在淮南的话,淮南这一番事业应该是他的,哪怕未必能做的如沈哲子这么好,最起码也强过他目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