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那儿不算最最嫡系。到了电子工业部后只算副厅,也算是不错的升迁速度了。
虽然回溯三四年,到国家刚刚开放的初年时,当时包处长和秦国纲的级别、资历是差不多的。
这是跟着领导大腿转战两次和转战一次的区别。
跟着领导简单吃了点朴素的食物,一群人按部班地汇报了自己对未来配合电子工业部外事工作的想法构思,聊到大约下午两点之后,其他大多数被约谈者,都纷纷被送走了。
不出顾骜此前所料,今天的讨论重点,是为未来的“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找方向。而其他人的汇报心得都不是很贴近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或许他们也知道这是核心,但平时不关注这块,要不是知识结构老化,对这个细分方向不专业,说不出所以然来,不如藏拙。
所以,副主任捋了一遍下属们的发言后,集留下了包处长、秦国纲和顾骜三个人,让他们互相“头脑风暴”。
因为这三个人的观点,代表了三条务实的关税减免操作方向。
简述一下刚才会的三方观点:
包处长的意思,是搞特定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这个退税名单的内容,国家可以实时宏观调控,以精确定向把控所要扶持的产业。
秦国纲的意思,是直接建议国家在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主要是指目前的深市特区经验、被伟人认为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时候),再划一块足够大的地方,最好是一个与外界来往交通较容易管理的岛屿(减少国内的省际‘偷度’风险),然后在这块地皮放开了搞特定品类的免税。
大致来说,前两者一个是在时间提供管控,另一个是在地域进行管控。前者响应慢,后者有地理局限性。
而顾骜的思路,则是后世经典保税区的思路。(具体暂不赘述水字骗钱,反正什么是保税制百度一下都能查到,给大家省点订阅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