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对越厮杀,正处于激烈胶着。
北国的京城却丝毫感觉不到那种紧张。
或许最能让部委官员们直观受到的影响,是随着国家决定撤军控制战争规模、把一些鹰派人设的人才,从外交部下放到了其他外事部门。
长安-街,一机部办公大楼内,外事局局长办公室。
局长同志扶着黑框眼镜、端坐在办公桌前,拜读周部长让秘书转发的一份报告。
打报告的单位正是钱塘制氧机厂,内容也正是顾骜指点陈思聪写的那些。
周部长转发之前,圈阅了两句话:“在国家专心经济建设、缩减军工订单的困难时期。外事单位应积极协助企业、寻求对外技术合作、及军转民应用场景。在不违反国家敏感技术出口的前提下,最大化创造经济效益与出口创汇。”
这个圈阅,说明周部长已经结合央精神,准备在这一块立典型了。
周部长在部里根深蒂固,1952年国家建部时,他是部里的一位局长了,此后近30年一直在部里工作,在部长位置也干了十几年。所以大家都习惯了绝不质疑周部长的决定。
改开初年,百废待兴,具体到国家的机械工业领域,政绩主要有两块:
第一块是传统的民用科技逐步发展、实现更多产品的国产化/自给自足/出口创汇。
这块工作非常繁杂,体量也大,等闲弄出亿美元的额外出口额,在一个国家部委的层面,也很难算突破性的政绩。(当时国家一年的外汇储备才不到十亿美元,每年外贸收入大概二三十亿美元。到80年代末这个数字大概可以涨10几倍。)
第二块,是军工订单的转民用、以及去敏感后谋求对外出口合作。如果是搁在兵器工业部(60年代叫三机部),这块工作是绝对的重之重、是主流。但一机部没有那么多涉军技术,体量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