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宗明天下 > 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

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5 / 7)

这样说道。

允扫了他们几眼,忽然想到一人,心道:‘若是杨子荣在此,一定能明白朕的意思。解缙虽然聪慧,但政治头脑不行。’

“解卿,这头一道策论题目,用太多的言语称赞先帝的,一律排到中间。这道题不需要举子们引申太多,只要他们说蒙古人如何残暴就好。”

“第二道题,不要泛泛的谈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几年屡次生事,意图对大明甚至对朕不利的蛮夷是什么人?是天方教徒!”

“先有洪武末年满者伯夷不尊大明号令,进犯三佛齐,后有撒马尔罕国奸细勾结满者伯夷国之人意图在广州暗害朕,中有国内的色目人在安南造反,更不必提题目里写的也是天方教徒。如此清楚明白的事情,还要朕提醒?”

允出头一道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告诉百姓和士绅,蛮夷之人入侵中原,可是要对汉人进行大规模屠杀的,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会被杀掉。所以大家再面对蛮夷入侵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为可以当顺民活下去,当顺民也活不下去!所以答题的人只要紧扣这一主题就好,若是引申不到第二点,说蒙古人有多么残暴就行了,不需要拍朱元璋马屁。

第二题就是为同撒马尔罕国见仗做舆论准备了。儒家传统上是反对打仗的,即使孔子的本意也反对不义之战,所以为了尽可能多的消除朝堂上的反对之声,就要多做舆论准备。

两道题结合在一起看,就是告诉士绅百姓若是让撒马尔罕国打进中原,百姓要遭受怎样的种族灭绝似的屠杀,从而对撒马尔罕国心生恐惧,支持朝廷同它打仗。不过这个引申寓意因为以前从未有过两道题结合一起看的先例,恐怕没有举子能答出来,他也就不做要求。

经过允这么一番解释,解缙明白了他的意思,马上连声说自己愚钝,随即上前将试卷都抱了起来,又躬身行了一礼,与杨士奇等人退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