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夜晚像重庆的女人一样千姿百态,火辣迷人。夜幕落下,滚滚奔流的嘉陵江缩回到睡梦中去了,遥远广阔的晦暗中,只有那满江星星点点的渔火在静静地闪烁,就像七月半鬼节的时候,当地巴人放到江上随波逐流的千万盏河灯,每一盏灯里都盛装着来自祖先的神秘和凄迷。与此同时,那些坐落在山谷、山脚和山腰,甚至是山顶上的各种各样的房屋里,便渐次亮起了灯光,高高矮矮,层层叠叠,闪闪烁烁,明明灭灭。当所有的灯光都亮起来后,四山合围的一大片黑郁郁的世界里,就像银河星汉跌落其中一样,满目的星光,满目的华彩,满目的璀璨与绚烂。
这些光源,有的暗淡幽微,自然是百姓人家的煤油灯,或是小瓦数电灯,有的通明透亮,当是富贵人家的豪华吊灯;有的流光溢彩,那里面包藏的肯定是酒楼舞厅的声色犬马与歌舞升平。在嘉陵江南岸岸边,巴山第一峰的山脚下,有一片错综复杂的灯光,既有明亮如炽的大功率探照灯,又有隐隐约约、昏暗成线的路灯。探照灯尽管暴力,美国水兵尽管傲慢,地理位置尽管偏僻,但这儿依然是不少权贵和有钱人的攀附之地。
这儿是重庆国际总会,陪都的一朵奇葩。
和重庆饭店比,这儿富有秘密的暗香和威严高贵的绅士派头。重庆饭店只认钱,不认人,只要你有钱就是贵宾。这儿不认钱,甚至不接受现金。这儿是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员以泊在长江边的美国战舰上的军官、外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国民政府请来的外国顾问为主,夹杂着部分中国海关的官员和一些国际流浪者。今后,海塞斯将经常出入这儿,这从比他晚五个月到重庆的纽约《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回忆中可见一斑:
在躲避轰炸和发报道给纽约的间隔中,奥思本(即亚德利)经常带我光顾重庆宾馆(即重庆国际总会),他对我很好,和我称兄道弟。他是一个十分幽默且热情洋溢的人。他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