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是无法承担责任的。
调遣驻扎松江的刘良佐到河南与湖广剿灭流寇,这的确增加了力量。让孙传庭信心大增。
杨嗣昌做出的这些决定,得到了高起潜的支持。
表面看起来,两人之间的配合是很不错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湖广总兵左良玉深夜拜访高起潜的事情,杨嗣昌是知晓的,他和高起潜悉数都居住在官驿里面,不可能不知道,虽说左良玉逗留的时间很短,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但想要表明态度足够了。至于说左良玉找到高起潜是什么事情,杨嗣昌更是明白。
襄阳水师指挥使的供词,杨嗣昌看第一遍就察觉出来了大问题。不过一个指挥使,怎么可能控制襄阳府城的南门,知府和参将等人干什么去了,战斗厮杀激烈的时候,知府和参将应是在南门镇守的,让一个指挥使控制了南门,并且打开南门,与流寇里应外合,这岂不是笑话了。
杨嗣昌倒不是怀疑左良玉与流寇勾结。这没有可能性,毕竟左良玉本人在武昌府。没有到襄阳府城去,而是派遣其麾下的参将率领两万大军去守卫。不过那位参将的表现,是值得怀疑的,襄阳水师指挥使肯定是见过参将的,可供词之中只字未提。
越是掩饰,就越是表现出来问题。
杨嗣昌凭着直觉,感觉到这个参将有问题。
也就在杨嗣昌怀疑的时候,湖广巡抚方孔炤带来了襄阳府城李知府的来信,这封来信是李知府痛斥参将麾下的军士,不守纪律,在襄阳府城胡作非为的控告。
看完这封来信,杨嗣昌隐隐明白了什么,左良玉为什么深夜去拜访高起潜,恐怕襄阳府城失守的责任,参将和襄阳水师指挥使的责任差不多的。
不过杨嗣昌不能够点破这一点,他没有证据,就算是有证据了,此刻将这些事情爆料出来,也没有太大的作用,除开能够严惩左良玉,引发皇上更大的愤怒,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