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过去,襄阳府城失陷的结论终于出来了,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已经死亡的襄阳水师指挥使,因为指挥使的倒戈,投降流寇,里应外合,导致襄阳府城失陷,襄阳府李知府等官员宁死不屈,抗击流寇,以身殉职,应该得到朝廷的表彰。
其他人也有责任,五省总督孙传庭、湖广巡抚方孔炤判断不明,杨嗣昌代表皇上予以训诫,要求其戴罪立功,彻底打败流寇。
湖广总兵左良玉没有任何的责任,相反其派遣的两万军士驰援襄阳府城,因为突然出现的变故,导致其损失惨重,朝廷应予以抚慰。
追究襄阳府城失陷不是杨嗣昌和高起潜最为主要的事情,他们需要拿出来实实在在的办法,如何的收复襄阳府城,如何的打败流寇,这期间孙传庭提出来了不少的建议,杨嗣昌和高起潜商议之后,最终认为调遣大军进入湖广与河南,抗击势大的流寇,为最佳办法。
经过琢磨,杨嗣昌提议调遣驻扎在松江府的松江总兵刘良佐,率领大军进入湖广,听从五省总督孙传庭的调遣,刘良佐麾下号称十万大军,尽管杨嗣昌和高起潜都不相信刘良佐麾下能够有这么多的军士,但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杨嗣昌同时还做出了决定,湖广、河南、四川、陕西以及山西总兵,悉数听从孙传庭的调遣,这一次必须要集中力量,给与流寇毁灭性的打击,从根本上彻底剿灭流寇。
不知不觉间,一场全范围的决战和厮杀,慢慢的浮出水面。
尽管遭遇到训斥,可孙传庭还是非常高兴的。身为五省总督,他虽然可以调遣诸多地方的兵力,但受到的掣肘也是很多的。毕竟各地的总兵都要顾及到本地方的利益,不可能倾巢出动剿灭流寇。那样很多的城池都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孙传庭真的这样做了,各省的巡抚都不会答应,再说流寇移动速度本来就很快,五省大军真的集中起来,导致其他更加重要的城池失陷,那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