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可以说是明朝废除丞相之后出现的一个畸形产物,明朝最初沿袭元朝旧制,有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但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却突然废除了中书省和左右丞相,名义上是分中书省之权于六部,实际上却是他一个人大权独揽,又当皇帝,又当丞相!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书省和左右丞相呢?
大明朝廷的解释是,以韩国公李善长和左丞相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朋党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意图谋反,想要谋朝篡位!
事实上,所谓的淮西朋党集团谋反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胡惟庸最大的原罪就是因为他过于迷信丞相的权力,很多事都不请示朱元璋就以丞相之权擅自处理了!
他这样搞,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极度不爽。
朱元璋认为,所有人都要听他这个皇帝的,所有事都必须由他这个皇帝来拍板,而丞相却有决策权,可以擅自处理一些事务,这样肯定不行,所以,他直接把中书省和左右丞相都给废了!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大明这样庞大一个帝国,事务之多,简直无法想象,废除中书省和左右丞相之后,还没过几个月,朱元璋便发现,他一个人还真管不来这么多事,于是乎他又仿照宋朝旧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文华殿、东阁诸大学士,协助其理政,这就是内阁制度的雏形。
起初,内阁并没有什么权力,因为内阁大学士本身只有正五品,其主要职能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奏折,也就是把下面官员呈上来的奏折仔细看一遍,按事情大小和紧急程度排个顺序,以方便皇帝批示,并将奏折上有疑问或者疑难之处查清楚,以方便皇帝垂询,就跟后世的文秘一样。
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职权才慢慢变大,内阁大学士也不光是正五品的秘书了,其本身大多都身兼六部尚书,拥有一定的参政权,其职能也慢慢从文秘向丞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