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不必三心二意了。”
摄魂叟说至此处,想了一下,又道:“此去川东,路途遥远,路上行程也非三二日功夫。在此期间,老夫不妨在武功扎基方面,不揣冒昧,略予指点。世侄可以藉此强筋坚骨,凝神因气,将来投入独孤子门下,学习其他武功时,多少总有点好处。”
玄龙知道不可勉强,只好作罢。及听得摄魂叟肯先行传授基本功夫,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了。
摄魂叟继续说道:“武功者也,说穿了只不过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罢了。武功之所以有高低强弱之分,先天气质固然要紧,入手方式和修练过程也很重要。练武之人,以气为主,气为神之形,神为灵之表,气不顺正,则神不能清宁,神不固聚,则心灵散涣,心灵散涣之人,又何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呢?连这一点基本的耳听目明之道,也不能做到的话,那就什么也不用谈了。
所以说,练气实为各门各派,普天之下各种武学修炼的必经之途。
练气功夫,在佛家来说,就是一种禅定。住心于一境,求无碍智慧,以达无明业相,能见相,以至最后的境相。由明生净,由净生智,由智生意,由慧而生三千法相,而至有相皆幻,无我无相的境界,便是大成。
在道家来说,属于行无吐纳之一种,道家分一天为十二时,自子时至巳时为生气,自午时至亥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故道家有日服六气可证仙道之说,即此之谓也。
但不管佛家和道家的学说如何异同,其养气忘形,令目不伤于色,精不漏于耳,空色相以凝神之道一也。”
摄魂叟将练气的要旨约略解说之后,随即传了玄龙丐门正宗的调身,调息,调心的初步入门功夫。玄龙凝神一志,记取在心。摄魂叟传授完毕,又吩咐大头乞儿在庙内相伴指点,并负获守之责,自己带了长腿乞儿走出庙门而去。
这一天,直到天黑,摄魂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