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有鼓,十足是耍猴狗的卖艺人;而且他戴在头顶的旧毡帽上,也蹲有一只小猴子。
壮汉的身后跟着一对负剑少年男女。男的眉清目朗,气宇轩昂,但衣着敝旧,俊脸上也笼罩有风尘之色。女的娇小玲拢,身材婀娜,貌美如花,穿着的是荆钗布裙,分明是小家碧玉。
“当当当”
“当当当……”
锣声引导着四人脚步在街上徐徐而行,也引起闲人驻足而观,和一群好奇的小孩子,跟在两侧。
那位负剑少年,不时以话逃逗走在身边的孩童,引起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使那负剑少女,也为之粲然。
忽然,牵狗壮汉停步在一家小饭馆门前,拉着沙哑的嗓音道:“就在这里好了。”
走在前面那少年猛截铜锣的音局,停步下来,让开正面,向小饭馆敲起一连串既轻且脆,密如落雹的锣声。但他却目光迟呆,直望进店门里面。
这时,壮汉牵着的哈巴狗,立即仰头摇尾,轻轻地吠着。帽子上的猴子也站起来“吱吱”叫、“蹦蹦”跳。
走在壮汉身后的少年男女停步下来,相视而笑。
饭馆里的司事一看便知这四位男女,是依赖一狗一猴,在江湖跑码头的艺人,急忙吩咐伙计拦在门口然而,牵狗的壮汉并不闯进店门,但见他将木架放在地上,吆喝道:“兄弟!
咱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吗?”
他这话不知对谁说,但敲锣的少年与接着喝一声:“是!”
“好!”
牵狗壮汉锣喝一声,敲锣少年也敲出“当”一声响。
哈巴狗熟练地以前脚踏在木架底下两条斜板上,斜板的另一端,正好触及一面小鼓。
牵狗壮汉一拍掌,在头顶上蹦跳的猴子,也跳了下来,坐在木架上面,提起插在两旁的小锣和木槌。
那对负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