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抗战之还我河山 > 第1037章 孤军(3)

第1037章 孤军(3)(3 / 5)

,但相较于芥子气、路易士剂等糜烂性毒气,其在杀伤效能方面与后者仍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不过更加烈性的糜烂性毒剂施用后需要进行复杂洗消作业或出现连续大雨天候方可形成攻击通道,这是日军自己也无法忍受的。

日军之所以钟爱“红剂“,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顾虑,而是因为这种毒剂制取、灌装、施放都相对简便,师团制毒队甚至任意单兵都可以轻松使用,而且不存在皮肤沾染,安全性好,步兵分队可佩戴防毒面具在它的掩护下立即投入冲击。

反观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与红色部队及其他抗日武装,他们中大多数部队连最基本的防毒面具都没有配备,“红剂“才得以在中国战场反复逞凶。而著名的“北疃村惨案“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曾经时空中的 1942 年,为进一步强化控制区“治安“,日本华北方面军发起“三号作战“,再次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三光式扫荡。

5 月下旬,华北方面军 110 师团长饭沼守中将发布师团作战命令,摘要如下:“1.师团在安平北方滹沱河及潴龙河中间地带对八路军进行扫荡作战,步兵 163 联队一部沿保定至徐水地区攻击前进。

2.本次作战期间各部队需努力寻求战机,验证红筒(呕吐剂)与绿筒(催泪剂)对地道的攻击效果,并在作战结束后提出反馈,由联队本部军医坂东大尉提供技术支援。3.依照以上命令,由 163 联队联队长亲率联队本部、通信班、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第三大队、步兵炮中队各一部共约 1500 人参加本次作战。“

5 月 27 日凌晨,日军 163 联队并 110 联队一部,趁着夜色摸到河北定州北疃村外,于清晨 5 点完成合围,由 163 联队 1 大队担任主 110 联队 11 中队策应,对这个著名的抗日堡垒村发起了攻击。警觉的中国军民立即依托村内建筑物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