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效果甚至于出乎崇祯皇帝的预料。
由于这时候崇祯皇帝的牙齿能当金子使,说出来的话都兑现了,所以民间因为这道诏书平静的一逼。
陕西那边根本就没有人担心自己现在种着的秦王封地会被下一任的秦王收回——不是说了么,下一任秦王照样出海。
其他的百姓也没想着秦景王朱存枢的死是不是有些什么蹊跷——陛下不是说了么,突发急病死的,那肯定就是病死的。
至于说是被崇祯皇帝贪图秦王系的封地和财产而派人弄死的,那百姓们就更不相信了。
连自己的新叔叔都能正大光明的宰掉的崇祯皇帝会在乎一个远房的藩王?
想宰了他还需要找理由?
再说了,藩王出海建国了就不是大明的藩王了怎么着?
没有人相信崇祯皇帝会蠢到这种地步。
所以说民间的老百姓精明的时候,精明的可怕。
当然,蠢起来的时候更可怕。
而根据朱存枢生前的遗愿,整个葬礼从简,尸首火化而不下葬,大明之内只留衣冠冢。
至于自己的骨灰,等以后朱存机在海外打下了新的秦国之后,就把自己埋在新秦国的土地上。
自己的魂在大明,同样也要在新的国土之上护佑自己的子民。
这么一来,崇祯皇帝更是觉得朱存枢这家伙死的有点儿可惜。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家伙死都死了,再想别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崇祯皇帝干脆在松江府停留了一段的时间,不光是为了等着朱存枢的葬礼完成,同样也是为了在出海的百姓面前装个逼。
在这段时间里面,崇祯皇帝见到了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人。
郑福松。
这个以后会被赐姓朱,为了大明连自己的老爹生死都敢置于一旁而不顾的小家伙,现在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