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内阁,是陛下,所有投资都是陛下投入的,内阁如今哪里有钱啊,能把那些官老爷的俸禄发出来就不错了。”商税的收取,他们都是有切身体会的,加上报纸的不停报道,他们对内阁的处境那是非常的了解。
“管他是谁,三千万两,要是能参合进去,供应原料,不知道能赚多少。”一商人不屑道。朱由校免除了大明所有的旧有税收,以商税代替。其中就包括了徭役制度,如今工部修建任何东西,都是采取雇佣制,之前南北修路时,就是这样,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都对此不陌生。
整个大厅当中,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而且话题都不离三千万两银子,说的都是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有的说要提供粮食,有的说提供工具,有的说想竞争下水泥生产商,还有的打算提供人力,种种说法,不一而足,让场面看起来十分的热闹。
啪啪啪!
又是几抹银色的影子闪过,还是刚才那个雅间,丢出了几两银子的赏赐,财大气粗的,看的下面坐着的商人眼红不已。这里是骡马市场,虽然有刚才黑瘦商人那种走海路的大商人,但大部分,还是做些小的贩卖生意,一次生意下了,也不过几十两的利润,看别人一次几两几两的打赏,如何不眼红。
“还请先生解说一二。”土豪开口,一楼的小商人都静了下来,他们见识不足,不足以认识到其中的深刻蕴含,但吃这口饭的说书人就不同了,平时都会留意这些方面。
“多谢客官。”说书人拱手作揖。他本就是一京师落魄的秀才,家中因为他读书,早就败落的干净,若是在乡下,他这秀才或许还能滋润一二,但京师却是截然不同,除了抄抄写写,都没有他能干的伙计。
后来,他给酒楼开始说书为生,等到报纸兴起,他因为对朝政关注,自己还有着那么几分了解,便开始干着解说报纸的行当。说实话,说书人多,但真能指着报纸上面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