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随:“在下一直侍侯在大宗师的身边,也被关在这贡院里一个多月,自然知道这次考试从头到尾的情形。 其实,司正的卷虽然糊了名,又誊录了,大宗师还是一眼认出来是王元美教出来的学生。毕竟,大宗师和元美公都是苏州人氏,可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彼此的行风格,章脉理都极是熟悉。”
周楠:“啊!”
王长随:“大宗师嗜读《论语》,也有意在这本书出题,世人也都这么猜。可他老人家听说司正要参加这次顺天府乡试,又是元美公的弟子,笃定王元美会在那书打题,有意给司正一个教训。”
“事先放出风声说要在《论语》出题,但最后却换成《大学》《庸》《论语》各一。”
周楠:“原来如此……”这个顾言心理的弯弯绕绕还真多,少年时和王世贞的过节竟然记了一辈子,气性还真大啊!
王长随又道:“正因为大宗师实在对王元美的章太熟悉了,司正的卷子一交去,他认出来,直接扔到废纸篓子里去。为此,副主考和荐卷的房师还同我家大老爷理论了半天,说如此好卷,当为解元。大宗师不但不定为案首,连个举人功名也不给,是何道理?”
“既然大宗师不取我,为何又搜遗?”周楠又问。
也对,那两篇章自己做过之后可是让王世贞修改过的,已经带着恩师强烈的个人风格,要被顾言认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他心有点遗憾,我本来该解元的,现在却变成了拾遗。因为一辈人的恩怨,反便宜了徐养大那小子,奈何!
王长随:“发榜那天,因为还剩二十一个搜遗名额,按制度改在淘汰的卷子挑。大宗师吩咐让人将司正的卷子找出来,写了判词,录为拾遗头名。当时,在下也不理解,问大老爷这是何故。”
“何故?”周楠心大,忍不住问。
王长随:“大宗师说,国家纶才大典乃是公器,自己和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