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就不同了。
“上飞轮。”桑有深想起自己前几天看到的那台水力锯木机。有飞轮这个惰性蓄能装置在,整个机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锯木效率也提升不少。“还有这个润滑液也得改改,部长既然说研磨时的发热会影响精度,那我们就得把温度降下来。”
改进研磨机需要时间,不管是飞轮还是润滑液,桑有深都没经验。他只能把手头已经研磨好的部分木制滚珠送给组里其他工匠先用着。别的工匠负责制造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同样是用硬木做原料进行加工,难度都不小,目前只能手工小批量造一些凑合着用。
技术发展便是如此,一点细节上的问题就会拖后整个体系的进步。现在‘革命军’工业体系太粗陋,都不是某个细节有问题,而是所有细节都是问题。
造出来的木制轴承立马就会用来生产其他工具和机械。随着加工厂里的水力机械越来越多,通过制造家具厨具练手的学徒们开始制造其他更加复杂的产品。除了道路交通急需的四轮马车,就是‘珍妮纺纱机’了。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什么?蒸汽机?不……,历史课本会明明白白的写着是珍妮纺纱机。
人类需要吃穿,布匹在古代是可以直接当硬通货的商品。可纺纱织布的效率就决定了布匹的价格。最早的珍妮纺纱机一口气将纺纱效率提升了八倍,而且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完全是创意上的巨大改变——把平放的纱锭改成竖立的。
后期的改进型使用水力驱动,不但提升了纱线质量,还将纺纱效率又提升到百倍。廉价纺织品的出现为英国赚取了巨量的财富,更大大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步。一大堆人都开始想破脑袋去琢磨更加高效的设备,人类的智慧被强烈的激发出来。
赵泽没把精力放在轴承上,就是因为他正在搞水力纺纱机这项真正的革命性产品。他摒弃了早期不成熟的‘珍妮纺纱机’,直接上马后期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