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无人不通倭,而这个通倭,当然不是说里通真正的倭寇,而是指和盘踞在双屿的海商许栋和李光头往来,在他们的生意里占股,平时官府有风吹草动则通风报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朝廷下了死力抗倭,而胡宗宪一面软一面硬向大户施压,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更是节节胜利,这才最后翻转。
“只不过,宁波这些大户现在的日子比从前就难过多了,毕竟少了海上交易的大进项,故而叶家昔年何等大户,如今就为了分家,也能闹成这样。”
对于方先生这感慨,汪孚林犹豫之后,还是拿到了叶明月面前求证,当然,他只是隐晦地问了一下,叶家从前是不是也掺和过海贸。
对于这个,叶明月却是苦笑摇头道:“具体的我不太清楚,只知道当年家里最鼎盛的时候,用的瓷器全都是景德镇珍品中的珍品,爹私藏的那些印章石,也就是我曾祖母留给他的那些,亦是那时候积攒下来的。后来家里就没有这么宽裕了,伯父伯母们天天吵,没事就彼此挤兑,而娘因为善于经营,无论田庄还是店铺都能打理好,再厉害的刺头也能捋平,所以虽是最小的媳妇,祖母仍然很看重她。”
小北这个冒牌的叶家千金却反而比叶明月知道得多:“我倒是听乳娘提过,叶家当年似乎是资助过双屿的一个大海商,后来闹翻了,再加上汪直死了,仗一直从浙江打到了福建,节节胜利,那些海商余孽逃得无影无踪,那笔钱就打了水漂。当年还有人因此在父亲面前告过叶家一状,母亲平生唯一一次求了情,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父亲也说过,宁波大户,除却那些世代清贫的书香门第,当年那些有钱的人家,几乎无人不走私,换言之就是无人不通倭。说到底,都是禁海惹的祸。”
所谓的父亲和母亲,区别于如今叶钧耀和苏夫人,当然指的是胡宗宪和小北那位生母。
于是,汪孚林忍不住设想了一下胡宗宪说这话的背景。尽管胡宗宪本人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