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或许因此而免去元江城那一场浩劫,但是,本来是正确的情报却被错误的情报更正了,而以后再也没有情报续报,防守芷村的二十六军仓皇地撤退下来,他们急于乘机返台,连情报都来不及发了。
元江一战,应该是大陆上最后一战,结果是悲惨的,六万大军(包括第八军全军,二十六军的六分之五──他们只撤走了一个团)除了李国辉将军的那个团的一千人外,竟全军覆没,尸首和鲜血塞满了元江,便是铁石心肠,回忆起来,都会落泪,当时虽然昏昏噩噩,狼狈的逃出性命,如今检讨起来,却是历历可指。
如果当时曹天戈将军遵照着军事会议上的决定,可能不会有以后的结果,至少在背靠着中缅边区的南峤、车里的那个三角地区,我们退可以固守,进可以出击,昆明、百色,甚至重庆,便永远在我们的威胁之下。那将是第二个台湾,海上和陆上两把巨钳,将逐渐的把共产党的命脉钳断,尤其是,陆地上比较容易渗透,我们会号召更多的仁人志士参加我们的反共行列。可是,老天爷使我们的作战计划受到漠视,使我们落到草木皆兵的下场。
原来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卢汉的叛军不足虑,可虑的是陈赓的正规军,共军是一个打包围战的能手,那时候广西的百色已经沦陷,陈赓的大军一定向西挺进,经文山、河口、金平、江城,直趋车里,这样的,我们便全部被裹在他的口袋之中,只要轻轻的将口袋束紧,我们便插翅难逃了。所以,在当晚军事会议上,决定将主力东移,在芷村、文山、马关一带,和陈赓部队决战,陈赓部队从东北转战到西南,那是真正的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我们是可以打胜的,滇南至少可以安定一个时期,可以从容补充训练,如果战败,则大军迅速的撤到元江以南。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分配情形,以后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对的,但那要用六万人的生命去证明,怎不教人掩面悲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