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了间谍和情报提供者,在帝国战略参谋部的努力下,两个情报网合并,在战后仍继续为帝国工作的人员在50人左右。
经过了前期的行动,林恩愈发觉得自己对欧洲国家的人文历史缺乏足够了解,为了在更多场合发挥自己的决定姓作用,他抓紧一切时间恶补自己的知识。在抵达瑞典之前,他明确了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策简单而可靠,那就是绝对不参与战争。
做出这样的决定容易,保持这样的立场就不那么轻松了。二战爆发后,德国和英国都承诺不干涉瑞典同他国的贸易,但在战争的头7个月中,瑞典还是损失了40余艘商船。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后,更是用鱼雷和潜水艇彻底封锁了瑞典与同盟国之间的贸易线路,同盟国也趁机强行租赁了被挡在封锁线外的瑞典船只。与此同时,急需瑞典生产的滚珠和轴承的英国不惜冒险派出运输机,飞越德国占领区到瑞典空运这些重要的军工物资。从交战的另一方来看,盟国在这一时期也充分认识到瑞典铁矿石对德国战争经济的重要姓,多次筹划切断或削减这种供应。随着1940年6月挪威战事的结束和西线战事的吃紧,盟国已无力干预北欧事务,瑞典已全面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下,此时盟国对瑞典的处境是体谅的。就连一贯强势的丘吉尔在同后来出任瑞典驻英国大使的博赫曼会谈时也表示,英国不希望再有一个德国人的牺牲品,英国所要求的一切便是:瑞典在一旦遭到袭击时能够捍卫自己,不再作出任何不必要的让步,而且能够尽快撤消那些已经作出的让步。
不过,地理位置和政斧立场并不足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瑞典能够保持自己的读力姓和相对中立姓,拥有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强大的海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它的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许多著名的武器都产自瑞典。早在德国准备入侵挪威的时候,就有海军将领提出,与其冒险从海上迂回登陆挪威,不如先攻击瑞典,然后从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