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 第839章 董和董允李恢

第839章 董和董允李恢(5 / 6)

”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高定、雍闿、朱褒分别在越巂、建宁、牂牁造反。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 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与李恢、马忠会合分兵三路南进,李恢则“按道”向建宁,以捣雍闿的老巢,所谓“按道”, 即斟酌形势选择有利的攻取路线。李恢自平夷出军,在昆明地区, 被数量超过一倍的建宁各县互相纠合在一起的叛乱力量所包围。这时敌众我寡,又没得到诸葛亮进军胜败的消息,李恢就以计谋麻痹敌人,佯称:“官军粮尽,正考虑退军。我背乡离井十多年,现在总算回故乡来了,不打算再流浪北方,只想回来和你们共同干,所以诚恳地把实情告诉你们,大家商量一下吧!”敌人信以为真,围困渐次松懈。李恢率军出击,一举击破了敌人,追赶敌人的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

后来,诸葛亮击杀高定、平雍闿部曲,七擒孟获,李恢均与之紧密呼应,追奔南北,军功最多,封李恢为“汉兴亭侯”。建兴三年秋初,李恢进驻滇池县,南中平定。随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李恢身任统辖南中七郡的庲降都督,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诸葛丞相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于是年冬回师成都。

虽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都调到成都做官,但地方上的豪强,在大军北还之后,仍有叛乱杀害守将的。李恢亲自出兵征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帅迁往成都;又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两郡的生产,向叟、濮等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军资,因此当时的军事费用并不缺乏。建兴五年(227年), 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于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与李恢完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