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车床、第一台1.25万吨卧式挤压机、第一台大型斗轮挖掘机、第一台巨型变压器等装备制造开发领域的百余个第一;还为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技术、人才和资金。
在恒春,国家从1953年开始投入巨资,先后兴建了华夏第一汽车制造厂、恒春客车厂、恒春机车厂、恒春拖拉机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一批国有大型重点企业。到196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
在哈城,包括哈城锅炉厂、哈城汽轮机厂和哈城电机厂在内的“三大动力”闻名海内外;大庆油田更是让华夏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直到今天,东北在华夏的工业体系中依然举足轻重: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重型卡车占1/2、造船占1/3、商品粮占1/3、汽车占1/4、木材占1/2、钢产量占1/8……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华夏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东北却渐渐地落在了后面……今非昔比啊,眼下,曾经抢手的设备乏人问津。随着机床关税下调,进口产品大举抢占国内市场,昔曰占国内市场一半份额、号称华夏工业“母机”的辽都机床首先“趴了窝”,大量产品积压。东北大部分国企也开始出现巨额亏损……时过境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分别以鹏城特区的建设、东方浦东的开发、吴城新加坡工业园的崛起,成为华夏经济的重要一极。京城等地区也因为先天的政治和区域优势,成为华夏经济的重要区域。甚至过去发展严重滞后的西部,也因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开始一扫过去的凋敝现实。只有东北,只有东北!在1978年后,就好像一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工人下岗,工厂倒闭,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治安不好,外资不青睐……终于,[***]报告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新一届政斧开始把解决华夏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