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的小小改良,它用的依然是公款,用来对付的依然是那帮吃惯了、吃刁了、吃了还不一定买你的账的人。
又想节约资金,又想让所有涉及到的权力拥有者满意,‘廉政灶’是无法承受这个重任的。指望用‘廉政灶’之火来解决畸形权力向基层吃拿卡要,实在是本末倒置。‘廉政灶’的问题,就是‘做饭的人’能否管‘吃饭的人’的问题。当‘做饭的人’无法制约‘吃饭的人’,‘吃饭的人’对‘做饭的人’可以任意挥洒权力的时候,‘做饭的人’恐怕只能老老实实做饭,连怨气都不敢轻易发出。
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让那些村子撤掉‘廉政灶’,投其所好用尽各种办法去迎合‘吃饭者’,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要做就必须做得彻底,取消公务接待中的‘吃饭’。谁要吃饭,谁自己想办法、自己掏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点,印度、曰本等国家能够做到,为何我们就做不到?一个个基层的村子之类,它们当然做不到,可是,制度的设计者、规定的执行者,却是不难做到的,问题只是他们想不想、愿不愿、敢不敢这么做而已。”
这样的文章,萧宸也看过,但细细想来,却是很难一下子实现。正如他脑袋里装的那些改革和革命的差别一样,有些东西,只能慢慢来,一下子步子太大,是可能要摔跟头的。
人民曰报对廉政灶倒是赞赏的,用《人民曰报》的话说:“今年,在江东省吴城市委和市纪委的共同推动下,‘廉政灶’在吴城市遍地开花,此举规范了乡镇公务接待,实现了村、组‘零接待’,遏制了铺张浪费之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作风得到较大转变。”
而省报也是赞誉为主,说:“有报道显示,当前全国公款吃喝开支达到了3000亿元。公款吃喝耗费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更有百姓感叹‘公款一顿饭,百姓几年粮’!公款吃喝者吃馋了嘴、吃发了身、吃懒了筋骨,助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