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到破产的地步。改革,于是成为必由之路。
吴城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只是吴城由于外资发展明显,掩盖了矛盾。从吴城最早的愿望来看,原本想通过引进外资,来带动本地的民族工业。但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当代,原有民族工业在资金、技术、装备、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态,这种美好的愿望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够实现。
可贵、可喜的是梁溪、吴城通过从90年代开始进行的企业改组、改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不小的收获。再加上原有乡镇企业的良好基础,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营经济再也不是“短腿”,而成为“长足”。在这种态势下,“苏南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它以多种经济成分混合、经济结构多元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沿江开放开发和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区是梁溪、吴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进入21世纪后,长三角地区更加融合,江东省委适时提出了沿江开放、开发战略。梁溪所属江阴在这方面做得很为突出。据说现在江阴与属于海陵的靖江正在商讨进行了跨行政区域的协作,这也是梁溪市和海陵市主要领导的倡导下而进行考虑的,按照萧宸的估计,如果成功进行,则又是一个巨大的双赢。就在沿江开放开发不久,吴城工业园区借苏北的空间,建立吴城─宿豫工业园区,其外延扩展至苏北落后地区,且产业转移并不是被淘汰的落后产业,而是高科技产业。——即便是何仇在宿豫术阳的变革,其经济发展也未必没有借了这一政策的光。
不同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布局和面貌。从80年代初起至90年代末,梁溪城市建设一直是走的旧城改造这条路子。而吴城在90年代初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时,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聚集区的“三位一体”的道路,所以它至今既有老吴城(古城),又有新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