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推力-阻力)*速度/重量。
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体现在通过优化飞机的动能和势能状态,以获得战术优势。
具体应用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在高速状态下,通过向上机动将动能转换为势能,减慢速度;在速度不足时,通过向下机动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加速追击敌机。
这种能量转换策略,可以使得飞行员在不同空战态势下灵活调整,扬长避短,形成对敌优势。
其二,是高度和速度的管理。
能量机动论要求飞行员时刻关注飞机的高度和速度,根据战斗需要调整飞行状态。
例如在高速飞行时,通过爬升减少速度,以便更好地控制飞机。在需要加速时,则通过下降释放势能,快速追击目标。
……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李暮将稍微简化了一些的能量机动论写在了纸上。
毕竟一个初创的理论,不能搞得特别完善,总得留一些毛病。
然后便让关建民将文件送去航空院那边,让黄之前等人先研究研究。
能量机动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它的出现,改写了空战的历史。
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空战战术理论,更是一种战斗机的设计思想。
目前黄之前等人虽然已经初步理解了歼-10的设计思路,但设计思想其实还停留在二代战机的时代。
多给他们一些资料,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进行知识的更新。
“还有雷达,也得想办法搞了。”李暮走到窗边,一边往着远方的风景缓解略微有些酸胀的眼睛,一边想道。
歼-10的研制难度,比之99式主战重坦大得不是一点半点。
不仅仅要解决电传飞控的问题,还要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