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僩这才听明白。
去的人少了,鞑靼人不理会,可以生吃。
去得人多,鞑靼是畏惧火铳让开一条缺口,但杨一清这边一共才七千人,调个两三千只为打通一条跟李鄌之间联络的缺口,在杨一清看来是不智的。
「襄城伯和武安侯到底能否在对岸阻截鞑靼人,也看其本事,不过昨夜崔驸马也表明,此番上游渡河,也不会带去太多的马匹,只希望他们剩下的火弹会多一些,至少能把渡河的鞑靼人给震慑住!」
杨一清似乎也不指望李鄌和郑英能有什么超常发挥,因为他知道这两路人马的枪炮弹损失也是极大的。
张僩叹道:「这要是火弹充足,给鞑靼人来个半渡而击,估计能把黄河的水给染红,能让他们留下几万具尸体。」
杨一清道:「能打退他们就是好的,不要做无望的揣度,鞑靼人正是知晓我们火器不足,才会如此布置战术。鞑靼小王子也不会束手就擒的。」
话刚说完,马上又有传令兵在传报:「……报,鞑靼从北方正面来袭,人马数量在万数之上。」
「来了!来了!」
张僩很紧张。
鞑靼人一下来一万,火器不足的话,那就只能是硬拼了。
杨一清随即下令道:「将我中军顶上去,列开阵势,有火弹和没火弹的并列而站,不到二百步之内不发射,设绊马索……」
在鞑靼人试探进攻时,杨一清深知必须要稳住己方的阵脚,拿出一种明明我火铳和火炮是空的,但其实还能发射不少次的假象,逼着鞑靼人不敢跟大明将士正面决战。
等高丕和传令兵等都下去,各军也开始如杨一清所吩咐往前压。
张僩才低声提醒了杨一清一句:「杨军门,不是咱家说,咱这三板斧怕是顶不住了,鞑靼现在或会有所忌惮,但等其多试探几次,必定能察觉端倪。正可谓是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