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29章 青春伤痛文学

第429章 青春伤痛文学(2 / 4)

要多多地发表青年作家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就挺不错的。”

王朦犹豫不决,“可是发表这样价值观的,会不会容易误导青少年读者?”

朱伟却并不这么认为,《人民文学》如果能刊登《你别无选择》这种“酷拽前卫”的先锋文学,可以打破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人民文学》死板保守的刻板印象。

“岩子,你怎么不说话?”

王朦转过头去,“这稿子是寄给你的,也是你让人拿给我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朱伟也把目光投了过去,“是啊,方老师,您刚才不是说,比起把《你别无选择》称作是‘垮掉的一代’的作品,还有一种更贴切的词汇,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呢?”

此话一出,顿时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方言环顾四周:“我管这种叫青春伤痛文学。”

听到这话,在场里就有人误以为青春伤痛文学是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的结合体。

“不不不,这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的青春伤痛文学,聚焦的是青少年在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挫折、挣扎和心灵创伤,比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家庭矛盾,甚至还有自我认同。”

方言耐心地做了一番解释。

其实,青春伤痛文学并非只有华夏一家独有,像美国就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像日本就有《挪威的森林》,哪怕是东野圭吾早期的《魔球》、《放学后》,也可以归为青春校园伤痛题材。

当然,《情书》这种唯美纯爱,同样算作恋爱题材的青春伤痛文学。

而在国内,这种青春伤痛文学就更是多不胜数了。

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就是青少年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矛盾和冲突。

比如《三重门》,就是青少年在友谊和爱情中的信任、背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