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野心,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孙策和王朗之间选择了前者,偷偷扔下官职,领着自己的部曲返回了钱塘江北,和朱治一起投奔了孙策。
可这个位面却是不一样了,孙策的确凶猛如虎,可就在全柔意动,想要降孙的时候,刘家的潜龙也过江了。而且还是挟持着一战擒袁术的滔天大功而来。
这一下子,全柔可就陷入了焦虑之中了。
他面前的选择一下子变成了刘封、孙策、王朗。
儿子全琮倒是力主投奔刘封,可全柔却不敢下注。
在他看来,刘封固然骁勇善战,可孙策的威胁却近在眼前。
若是投奔刘封,对方却远在吴北,一旦孙策对自己家动手,那么就是鞭长莫及了。
因此,全柔最后压制了自家儿子的意见,决定两不相帮。
后来孙策兵败钱塘,刘封大获全胜,全家自然也跟着降服,可全琮却是极度不满。
他倒不是不满不该降服刘封,而是在全琮看来,最好的立功机会硬生生让父亲给挥霍了。
要是在孙策过钱塘江时,举钱塘反正,那立刻就是大功到手。
可全柔却固执己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保全家族为第一要务。
眼下刘封已经平定了大半个扬州,豫章、会稽南部也是捷报频传,不日即可拿下。
全琮又忍不住了,他再次向父亲建言,欲全力投效刘封。
全琮口中所言的投效,和此时的投效大不相同。
全琮的投效是想要倾家族之力,全面押宝刘封。
就像是原时空中,全琮全力押宝孙权那样,散尽家产,赈济百姓,招募军队,为孙权讨伐山越。
如今全琮也是一样,请求全柔将家产全部捐出,金银招募勇士,赈济百姓,田产如同吴中大姓,朱家、许家、以及会稽各大士族豪强那般,捐献给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