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实打实的君。
非但是君,还是开国皇后这种极具特殊政治意义的君!
考虑到这些,你说吕太后有错吧?
好像也不尽然。
贪恋权柄,把持朝政——人家本来就有这么做的权力,合理合法。
任人唯亲,偏袒族人——人家也同样有这个权力,这个时代的掌权者基本也都是这么做的。
可你要说她没错吧?
又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毕竟吕太后掌权期间,汉室朝堂黑暗、中枢混乱是不争的事实;
吕太后驾崩之后爆发的诸吕之乱,更是吕后生生世世都洗不清的污点。
再加上一个“高后”的身份摆在那里,也没人敢真的掰开揉碎,去研究吕太后这一生的功过。
故而,在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后,关于吕太后的政治定性,便含糊其辞的糊弄了过去,并一直糊弄到了现在。
先前提到,这个时代,乃至封建时代绝大多数王朝,对个人往往都秉持“极端判定”法。
即:好人做的事儿,必定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反之,坏人做的事,必定都是错的,对的也是错的。
肯定一个人,就必须肯定他的一切;
否定一个人,也必须否定他的一切。
比如始皇嬴政,就被如今汉室政治定性为“暴君”,其毕生所为都全盘否定了。
比如孝廉——只要是举孝廉做了官的人,那即便他犯下天大的过错,人们也依旧会说:不会吧?
他可是孝廉啊!
别是有人栽赃陷害吧……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家关于吕太后的政治定性,才含糊其辞的糊弄到了现在。
——后世之君不敢评判已故长辈,不过是个表面上的、再小不过的小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