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61章 下一个时代的人才

第261章 下一个时代的人才(11 / 12)

的,这个不奇怪,哪怕是在现代,很多高科技产品,甚至是火箭、卫星,上面的很多工艺,还是需要人工,而且是高度专业的技术工人来完成的。

所以,朱雄英的观点就是,能够用其他动力或者标准来代替人工的,那就尽量去代替,不要堆人数,但是如果确实有一些工艺,需要高水平的工人,那就用高水平工人,不必为了强行流水制造而降低核心竞争力。

参观完工厂,朱雄英的心里也有了计较。

工业革命被视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是指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从而造成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机器普遍用于生产又首先出现于纺织业,所以一般都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端。

而英国的水力纺纱机,主要纺的,就是棉花。

这里面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先是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方定型并推广,随后英国人又将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与“珍妮”纺纱机加以改进并结合,于1779年发明出更优良的改良水力纺纱机——“骡机”,自此以后英国纺织业便在大机器生产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部门。

而朱雄英是特意看过相关资料的,“骡机”继承了珍妮纺纱机交替踏板的技术和水力纺纱机不用人手的特点,使纺纱从此脱离手工成为机器化生产,而英国人的水力纺纱机的原理,跟现在大明的水转大纺车区别不大,主要解决的技术痛点,就在于如何让短纤维的棉花能够顺利纺出来。

很快,朱雄英就结合他观察到的现有机械机构,跟他记忆的“骡机”,画出了最关键的差异点。

“骡机”的运行既有动的部分,也有不动的部分。

牵伸阶段是将粗纱牵伸成为须条后送出,锭子一面旋转将须条稍为加拈,一面和走车一起向外移动,走车在没有走到尽头以前,牵伸装置即停止转动,锭子一面继续转动将须条继续加拈,另一面和走车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