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厂的目的,就是把从棉花到棉纺织品,一条龙给做出来,属于是全产业链,所以厂房很多,也都是用于不同目的的。
朱雄英并没有马上给出他关于水转大纺车的解决方案,而是带着一行人,开始参观起了工厂。
“这个是?”
看着另外一头,三个人像是拉磨似的架势,解缙不禁问道。
不怪他没见识,倒也不是不识民间疾苦,而是江西确实没有什么棉纺织业.
工厂的人连忙回答道:“这是整经,就是让棉纱平顺。”
拉磨似的东西,是轴架式整经,此种经架由三人操作,除动力来源改为了滚轴的的卷绕力外,还在纱线滚动的途中专门设置了使用木梳的理经人。
相对于比较古老的跟梳头发一样的齿耙式工艺,轴架式实现了对理经效果的实时观察和修正以及牵拉力的均匀化,不但提升了产量还特别适用于棉纤维,有效减少了棉结呃,也就是棉花打结的情况,跟人的头发打结纠在一起时一个道理。
而下一个厂房,就是负责浆纱的。
顾名思义,就是给上个步骤梳理出来的棉纱上浆,因为棉花是短纤维,所以要增大经线的强力、减磨和保伸,达到改善经线织造性能的目的,现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的是松江府的刷纱法,这种工艺上浆均匀,织造成品也因此品相较好。
而这个厂房的工人,也是整个工厂薪酬支出的大头。
因为浆纱工艺高度依赖技术大拿,这东西看起来跟给煎饼刷酱没区别,但实际上浆料的薄厚、粘性全凭刷纱工的经验,相较于原本的浸没法,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利处,就是品相会大大提升,弊端,则是需要依靠人工。
朱雄英倒不是反对在工厂里大量使用人工,他反对的是,使用低效的人工。
因为既然是生产产品,那么肯定有些事情,是机器完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