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曾发生一起藩王谋反的大事,这位企图谋反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
刘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史载,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刘邦少子)之子。文帝6年(公元前174年,刘安6岁),汉文帝为了巩固皇位,将唯一的潜在皇位竞争者刘长以“谋反”罪名削废,刘长不忍受辱,于流放的途中绝食而死,年仅二十六岁。父亲的死,使年幼的刘安失去了依靠,由皇亲贵胄一下子沦为罪臣之子,他的幼年生活可想而知,必定饱受艰辛之苦。这种贫苦的生活,刘安一共熬了整整10年。.?
文帝16年(公元前164年),汉文帝的帝位逐渐稳定,他为了消除人们对其容不下弟弟而起杀戮的消极影响,便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16岁。少年的刘安好读书,颇具文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说他“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文帝后元六年,22岁的刘安被汉文帝召入京城朝拜天子。伯侄二人相谈甚欢,刘安渊博的知识和博闻强记、才思敏捷的表现令文帝非常喜爱。他给侄儿布置了一项高尚的任务,就是作《离骚赋》,这本著作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一时间,刘安成了长安乃至天下的文学明星,众多方术之士闻风“多往归焉”,人数最多时,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回淮南后,刘安便将主要精力放到了编书工作中,他还组织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该书包罗万象,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在文帝后期和景帝期间,刘安在淮南的生活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但到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时,他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逐渐起了波澜。建元二年,41岁的刘安又一次入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