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此次随着胡宗宪回到京城,他的儿子晏枚仍然留在倭国,谋划一件大事。
因许久不见晏枚,家人都有些想不起他。
阿豹揉着脑袋想了半天,恍然:“是徐枚啊?这小弟,一点都不恋家。他该不会是在倭国娶妻生子、乐不思蜀?”
“他若是娶妻生子,徐文长老怀宽慰。”晏珣笑道,“我去倭国的时候,收到他的信,他在潜伏策反一方势力,不知道现在成功没有,是否对上织田信长。”
“这么重要的事,珣哥怎么不让我去?”阿豹问。
“你?想去的话,也不是不行。”晏珣神色一正。
阿豹尴尬笑了两声:“我不会说鸟语,还是留在家里吧!”
他太习惯在京城做晏家侄少爷了!
晏珣摇摇头,自家的几位族兄弟都是淡水鱼,出海的事只能仰仗义子。
没办法!
他只好勉为其难,多收一些义子。
李如松送来的是草原口蘑,厨子做了一道口蘑炖鸭,还做了口蘑羊肉臊子莜面,鲜味搭配相得益彰,属于难得的口福。
晏珣兴致勃勃:“等春暖花开,我们也到郊外去采蘑菇?”
“蘑菇不能乱采,你不认得的往往都有毒。”晏鹤年提醒,“特别是,你不能带着太子去采。”
晏珣偃旗息鼓。
不带小钧钧,少了许多乐趣。
……
时间很快到殿试那日。
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读卷官按惯例包括内阁诸位阁老,六部九卿主官和翰林掌院。
但按照读卷官回避制度——“若有子侄血属应试,读卷官理应主动奏请皇帝,申请回避。”,张居正需要回避。
吕调阳和晏珣也主动提出要回避。
皇帝不同意——你们又不姓张,避什么?怎么,在朕不知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