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情于理,哪能随随便便拜进道院,给龙庭当牛做马争取考个编制。
目光太短浅了。
况且,那块挂在正厅的金字黑匾,以及历代祖师的衣钵,还得靠自己承接传续。
“阿弟修道资质出众,且跟五百里山道的柳神娘娘认过干亲,足见非凡。
将他送进道院,届时授过童子箓,再晋升当个青箓道官,也算光宗耀祖,对得起白家的列祖列宗。”
白启琢磨着,黑河县世代务农的老白家,倘若能出一个道院生员,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至于自个儿嘛,手握《蛟伏黄泉经》,以及从齐琰、吕南师兄弟那里爆出的“驭剑术”、“神符术”,并不缺入门修道的上进阶梯。
“更何况,道院考编于我而言掣肘太多,没弄清楚授箓是啥情况之前,最好稳一手。”
白启思前想后,终于打定主意。
既然原阳观的道官老爷有心,干脆顺势把自家阿弟送进道院,凭着他如今的财力与人脉,供养一位生员倒也不难。
“咱们老白家,如果出个道官老爷!以后也有利于我上岸……咳咳,产业转型。
黑河县干不过义海郡的十三行,在于那帮大老爷通过各种门路、渠道,以及靠山关系,牢牢把持住上游,就像山民、猎户、樵夫被柴市拿捏住一样。
只要有人带头聚拢一盘散沙,未必斗不过所谓的高门。”
白启既然撂下狠话,便不会轻易揭过,心里头的小本本上,早已添上郑家、鲁家等名字。
念在蹭过祝家小姐几顿精怪灵肉的份儿上,他默默把祝家放在最后一位。
“义海郡曾经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兵器铺子百胜号,就是兵匠行郑家的产业。
我跟着黎师傅学艺,练成打铁锻兵的厉害本事,说不定还要接手鸿鸣号,难怪姓郑的,看我不惯,急着跳出来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