稹泡不到他表妹莺莺,就来一个污名化。写了篇《莺莺传》,说她跟别人有私情。其中红娘传信张生跳墙一段最为精彩:
“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日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树,扳援可逾。”
不够生动。同样的内容,金代的董西厢是如下描述的:
红娘曰:“几乎累我。”生曰:“何故?”红娘尽诉莺莺意。生惊曰:“奈何?”红娘示笺。生视之,微笑曰:“好事成矣!”红娘曰:“莺适甚怒,却有何言?”生指诗悉解其意:“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今十五日,莺诗篇曰《明月三五夜》,则十五夜也,故有‘待月西厢’之句。‘迎风户半开’,私启而候我也。‘拂墙花影动’者,令我因花而逾垣也。‘疑是玉人来’者,谓我至矣。”红娘笑曰:“此先生思慕之深,妄生穿击,实无是也。”言讫而去。生专俟天晚。
好是好,就是隔了一层。如果能用民间口头语该多好啊。终于到了元朝,请看王实甫的版本:
“张生:小娘子来了。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
红娘:不济事了,先生休怪。
张生:小生简帖儿是一道会亲的符篆,这是小娘子不用心,故意如此。
红娘:我不用心?有天理,你那简帖儿好听!……我没来由分说;小姐回与你的书,你自看着。
张生: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小娘子,和你也欢喜。
红娘:怎么?
张生: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
红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