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能染污上去。
假使你认为自性是受染污的,因此我要去掉染污而证得涅盘,就又染污了,染污了清净。
虽然去了恶念,又被善念盖上,也是染污。
就比如我们的眼睛进不得沙尘,纵然是名贵的黄金粉,放进眼睛也是受不了。
《维摩诘经》这里是破除小乘观点,小乘要去恶念染污,要断惑证真。
大乘是要努力行善去掉恶念,但最后善念也空,把它舍掉,善果回向一切众生,自已一无所留,善恶两头都不取,用不着断惑,自性本来清净。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这里,每一句话的层次愈来愈高了。
他告诉舍利弗,自性本来寂灭的,不要以生灭心求寂灭之果,会走错路。
又因为自性本来寂灭,所以它不受一切染污的,恶法、善法都不可能染污它。
这是两个层次。
现在是第三个层次,真难懂了。
“行”有三种读法,有读如“形”,有读如“杭”,也有读如“恒”。
像《普贤行愿品》,就有人坚持要读成“恒愿”。
其实,每种读法都是对的。大多数的佛经是唐朝年间翻译的,唐朝的中文发音,比较接近客家话或广东话,“行”字就是读如“杭”。不论怎么读,意义是一样的,这是顺便提到。
中国文化讲五行,《易经》也讲“天行健”,行代表着运动的观念。
佛法的行是很难了解的,前面讲五阴时稍为提过行,用当下话讲是本能的活动,这样你会比较容易了解。
身体的本能也会恢复健康,所以生病不吃药,硬熬一熬有时也会熬过去了,因为我们身体的本能是新陈代谢、血液和气脉运行,这就是行阴的作用,永远在转。
修持到行阴停了,那就是禅定得到了气住脉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