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像是秋风扫落叶,斋堂里一片忘情的喝粥声……
饭后,老当家将饭头找来,询问他这是什么东西煮的粥,如此好吃?
饭头哭笑不得,说:“因为库头参加法会,我们无米下锅,只好用布袋和尚布袋里的杂粮凑合对付。具体都是什么原料,还得问他。”
他们来到灶火间,哪里还有布袋和尚!
不过,从此之后,每年腊八,寺院里开始用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果品制成七宝五味粥,称之为腊八粥。
并且,寺院以此粥供佛之后,请前来拜佛的信徒享用。渐渐地,此风气传入民间,一般人家也于此日熬制腊八粥,从而成为了我国的民间风俗之一。
布袋和尚离开天台山之后,向南行了一百多里路程,来到了台州。
在这里,他听说了一件奇特事:台州瑞岩寺有一位师彦禅师,这老先生一不念经,二不拜佛,而是经常独自端坐在一块磐石之上,终日如呆如痴。每每自己呼唤:“主人公!”
然后,他自己应诺:“到!”并自己嘱咐自己:“清醒点,日后莫受人欺负。”
人们都说,这个和尚不傻即呆。
而布袋和尚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倏然而惊:这个端岩师彦禅师的自我呼唤、自我嘱咐,大有深意!
因为它贯穿着一种禅的根本精神——唤醒自我,尊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刚刚降临人世,便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虽然是一则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佛教对“我”的重视。
当然,这个我,是真正的我。
所谓真我,就是每个人的主人公——灵明的自性。
这个主人公永不昏昧,惺惺寂寂,了了常知,不会被任何声音所欺骗。
也就是说,浑浑噩噩的肉体,随时变迁的心绪,自私自利、一切从自己出发的习性,绝对不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