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很多身怀修为的人在真气灵玄的反馈之中都感受不到此人的存在——他像一滴水进入一片水,化在了这方天地之中。
殿前众卿,这一刻思绪万千。
但很多人在最幽微的深处掠过的同一个念头是——嗣位之定,似乎没有什么疑义了。
圣人威严的淡声在这时落下:“永彻,你眼中所见天地,是何模样?”
四殿下躬身而拜,声淡如天:“禀陛下,儿臣见高台之损磨,见天风之动荡,见眼前师友身躯之伤老,见场上众卿万般之微绪。天地所有者,儿臣皆感而知之,并见其所欲往与应往。”
“天地万物,你皆可知断么?”
“儿臣需有知见,而后能断之。”李知躬身应答。
众卿中不知多少人莫名松了口气。
这倒合乎情理,这位天人虽然上通天意,但毕竟仍保留着人的特质,其感知世界的方式依然是五感,真玄,以及与天楼一样的“此方天地”。
只是在他“知见”的区域中,一切都如天亲临。
五感可以欺骗和屏蔽,真玄此时在这宫城中就已禁绝,真的令人屏息的是“天地之力”。谁知这位殿下能照见多少呢?一百丈?一里?五里?
总之在这方区域之内,他就近于昊天化身。
此之为“天人”也。
而“知见区域”绝非只是距离上的概念,今千里之外两剑客相决斗,两人出身生平置于这位殿下之前,其人是否能即刻知其结果?衙狱一生死案难决,案卷摆在面前,其人又是否能一眼知其真相?
此之为“天镜”也。
圣人已再度淡声问道:“古往今来,亦在你目前皆明吗?”
“儿臣难索过往,而能见今与来也。”
众卿中又不知多少人莫名松了口气。
但很多人已同时想到——这位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