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到山阳郡的瑕丘。
瑕丘就坐落在泗水水道上,所以也成了鲁中南这个方向供输粮秣的中转粮站。
转输司专门在此地设置了派出机构,专门负责协调统筹泗水运输。
之后,满载粮秣的漕船就沿着泗水一路南下,经任城到湖路,最后到沛县。
到了沛县后,再由转运司统一协调各队民夫,然后再用小车运输到各军辎重营。
这一路调度看似是井井有条的,但实际上当泰山军战线越发向前,后方的运输线也越来越长了,其需要的转运工作也越发繁重。
如果只是累一点也还好,可这项工作的困难在于它是系统性的运筹工程。
比如说,当大批粮食运到站点的时候,如何在短期内就完成装卸和转运。这远远不是靠热情就够了的,它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
此时董昭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时瑕丘以及囤积了大概二十万石的军粮,都要经泗水南下,但却因为没有提前的规划和安排,出现了有船却无粮,有粮却船可运的局面。
而当瑕丘囤积的粮食越越积越多的时候,那些没完成交粮任务的只能被堵在县外,露宿野外,于是道路就更加拥堵了。
那董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呢?
他发现像瑕丘遇到的问题,其他地方站点也遇到过,而这些的本质都涉及到了信息的协调和运算。
所以他令各站点必须配备骡马,游走在上下两处站点之间,传递运输信息。
当上一个站点的队伍要出发了,就需要送塘马到下一个站点,提前通知本次的运输信息,如来了多少车,有多少人,大致的到达时间是多少。
在有了这些信息后,下个站点才安排卸货工作,让各民夫队伍卸在指定片区,迅速完成装卸任务。
这对董昭来说还是小试牛刀,他还解决了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