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表演的时候,我们还要进行现场录制,”英若诚一想到这事还有点紧张:
“然后把米国人表演中国话剧的现场录像,带回国交给浦江译制厂,再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译制配音。”
“听见没小江,”王扶林看着江山:“说不定到时候还得由你去翻译呢。”
“嘿,”江山摆了摆手:“有英大翻译在,哪还轮的着我呀。”
“原来你也是浦江译制厂的?”英若诚特欣喜的瞧着江山:“那可真是巧了。”
“我只是那的一位编外翻译,”江山:“顶多就是个应急的,和您肯定没法比,您可是剑桥的高材生呢。”
“嗐,”英若诚也嗐了一声:“我和剑桥的那点事怎么都传你这了。
其实呀,剑桥倒是想让我去来着,可给我在最后一刻放弃了。”
“这是为何?”王扶林就听不懂了:“别人想上还上不了呢。”
“是这样的,”
曹禺帮着解释道:“若诚小时候上的是天津一所名叫圣·路易的教会学校……”
和王世襄一样,为了能听懂学校里英、法、德、俄等一水欧美学生的嘲笑、并加以反击。
英若诚也没日没夜的学习英语。
当时他除了完成学校的课程,还强逼着自己利用早、中、晚的休息,每天背一段五百字的圣经或莎士比亚、密尔顿……
就这标准,长此以往还能得了!
果然,三年的学习时间结束后,英若诚以各科全优的成绩,由圣·路易高中推荐拿到了剑桥的免试通知书。
但,在与自己父亲的一次促膝长谈后,
英若诚不但放弃了剑桥,还放弃了祖传的辅仁大学。
直奔着清华大学就去了。
这一会,英若诚边说边笑:“我当初念的就是清华的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