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船。
此时的华星航运经过多年的发展,旗下已经有十二艘新货柜船,实力比起董云浩的东方海外还厉害;要知道,林志超的环球集团是以油船为主的船队,巅峰时期的货轮也没有超过120万吨载重量。
至于货柜船方面,林志超毕竟是香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占据了上风。这还是林志超已经是抱着‘缓慢’发展的想法,华星航运才是这个样子。
对于集装箱运输,林志超本来追求的就是稳,所以这次上市集资便是充分利用股市来分担资金压力。
其它方面,环球集团的非上市船队(环球、寰宇)已经缩减至1850万吨,减少约90万吨;主要是清理掉十万吨以下的油船,及部分较老的散装货轮。而剩下的1850万吨船队,几乎有85%的船只租约能跨过石油危机。
实际上,林志超预测——香港所有船队在这一波石油危机中的损失,是全球最少的;这是因为大家学习环球集团的作风,将船只进行长期租赁,再加上本身经营保守。
而这次石油危机主要波及的是美洲航线、欧洲航线,所以是以欧美船东损失最大为后果。
“老板,桑达士先生来了!”
“请进”
很快,汇丰集团主席桑达士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林志超陪同他坐在沙发上饮茶。
“这次来,是想问问寰宇航运的租约事宜,以及未来发展计划”桑达士放下茶杯,认真的问道。
汇丰银行是寰宇航运的二股东,持股40%,但他们最近发现,寰宇航运的租约几乎都签约五年以上,最高更是达到七年,而回报率仅约为15%左右。
他们不质疑林志超的决定,但亦想问个明白,这样也好心里有数。
林志超笑着说道:“我记得曾经在五十年代和你讲,世界航运有30年的旺盛期,所以我一直记得这个分析。寰宇航运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