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殆尽,杀戮一起,宣武军就有了出兵的借口,不但解决了这些逃兵,还赢得了仁义名声。朱温正是以此为借口,屡屡攻击东南方的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不断的扩大地盘。
饶是如此,朱温还是制定了严厉的律令,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宣武军的战场纪律是非常残酷的,战斗结束以后,如果某个部队的主帅没有回来,其他人却跑回来了,这些人全部都要被斩首,谓之:“跋队斩”。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宣武军的士兵不得不奋战到底,陪同自己的长官同生死共存亡。
由于“跋队斩”的军令实在残酷,不少宣武军士兵悄悄逃亡,他们没有选择别的势力投靠,而是选择偏僻山岭藏匿,于是朱温又下令在士兵脸上刻字,作为标记。士兵如果逃走,因为脸上有刻字,很容易被哨卡发现。这样的士兵被抓回来以后,当然是公开处死,连同长官也要受罚。由于朱温的军令非常残酷,因此宣武军每战必定拼命,退缩者只有被处死的份。
处在中原这种四战之地,朱温的敌人实在太多了,面对不利的形势,朱温也非常能忍。当初和王重荣交战的时候,因为上司孟楷的搞鬼,朱温的日子过的非常的艰苦,部下伤亡很大,援兵却迟迟不到,危在旦夕,但是他依然坚韧下来了,没有给王重荣打败他的机会,而且没有让黄巢看出他又叛变的念头。占领了汴州以后,宣武军的兵力不足。
朱温的能忍,尤其表现在对李克用的用兵上。
在北方,朱温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秦宗权,而是李克用。秦宗权的淮西军依靠抢掠为生,注定了是不长久的,纵有烟消云散的那一天。然而李克用的却不同,突厥人有仇必报的性格,注定了他们对朱温是最大的威胁,他和朱温之间,注定了最后也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去。
上源驿事件以后,朱温和李克用不断开战,黄河两岸战火连绵。李克用每年都要发动数次对朱温的战役,利用突厥骑兵的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