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除丞相,后来设了内阁,再到后来又让司礼监批红,形成了内外朝,都是缘于此。大汉立国不过三年,刘钧也是不断的调整,但目的也是一样,为了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臣下的权力相互制衡,同时也要相互合作。
到了现在,也算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次倪元路投的反对票,让刘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个格局有些不太稳定。继续留着倪元路,若是内阁再次提出考核法案,参议院很可能会再次否决,毕竟这涉及到了许多官员的利益。
如果内阁的议案被否两次,那么内阁首辅就得提出辞职,或者皇帝免去参议长之职。两人中,总得走一个,毕竟两次否决,这内阁和参议院已经没有合作默契了。
这就如同在明朝时,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皇帝若对内阁批红不满,直接改拟批示,那么内阁首辅就得请辞,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内阁首辅的不信任。皇帝都不信任了,那这内阁首辅还怎么当?
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议院被否决一次,内阁就得和参议院进行商议,或者是搁置议案,或者是改进议院,直到两方能够达成一致,那时才能再提出审核。
当然,万一两边打起擂台了,出现参议院否则,内阁再提再否决的事,那这两边就得走一个了。
万一走掉一个后,还有第三次提交议案第三次又否决,那就真的是大事了。要么解散议会重组,要么解散这届内阁。
到那地步,就相当严重了。
刘钧不打算闹到那种程度去,他甚至都不打算再冒险提第二次议案,因此他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今天直接把参议长换掉。
免掉倪元路,但参议院还要留着,甚至刘钧打算给众议院也稍给点点权力。毕竟,议院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内阁的,没有议院盯着内阁,内阁可就权利过大了。
“内阁把官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