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称雄 > 第747章 釜底抽薪

第747章 釜底抽薪(5 / 9)

也通过这一调整,再次强化了总理处这个衙门的重要性。如今的朝中格局,内阁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议院自然是国会,御史台则相当于美国的最高法院了。

而在这四大衙门之上,刘钧又还有总理处和军机处两个名义上为皇帝谘议顾问机构,实际上总理处相当于英国内阁,或者说是中国的真知局,军机处相当于军委了。

这两个机构是皇帝的谘议参谋机构,但刘钧却通过这两个机构分统文武。

其实不管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还是后来唐宋的中书门下,还是元朝的中书省或者明的内阁,不管各朝的中枢权力由哪个部门掌握,其实改来改去,都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而已。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初时也是皇帝为分宰相之权,而在内朝设立的尚书台,最后渐形成了尚书省,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中书门和门下省又形成,目的则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到了隋时,三省六部整齐划一,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但在隋时,三省中尚书省依然权力最大,因此到了唐朝时,为了限制和分割尚书省的权利,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头衔,最后更形成了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衔才为真宰相,不加这个衔的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能进入中枢参与决策。

到了宋朝后,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干脆下旨,明朝不得再设宰相。后来用内阁大学士来分担宰相之责。

可以说,不管是从秦汉时的宰相还是到了隋唐时的三省,以及宋时的中书门下,或者明的内阁,都其实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努力。

中枢机构变来换去,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平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